【词语口是心非的意思是什么】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人表面上说的和心里想的不一致。这种现象在汉语中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——“口是心非”。这个成语虽然听起来有些负面,但在实际使用中却非常常见。
一、词语解释
“口是心非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意思是嘴上说的和心里想的完全相反。也就是说,一个人表面上同意或认可某件事,但内心并不认同,甚至有相反的想法。这个成语多用于批评那些言行不一、表里不一的人。
- 词性:动词性成语
- 结构:联合式
- 近义词:口蜜腹剑、阳奉阴违
- 反义词:心口如一、言行一致
二、来源与用法
“口是心非”最早见于古代文献,常用于描述那些表面顺从、内心反对的人。现代汉语中,它既可以作为贬义词使用,也可以在特定语境下用于描述一种复杂的心理状态。
例如:
- 他表面上答应了老板的要求,但心里却觉得这不合理,真是“口是心非”。
- 老师发现学生表面上点头称是,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理解内容,便指出他们“口是心非”。
三、总结表格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口是心非 |
拼音 | kǒu shì xīn fēi |
释义 | 嘴上说的和心里想的不一致 |
词性 | 动词性成语 |
结构 | 联合式 |
近义词 | 口蜜腹剑、阳奉阴违 |
反义词 | 心口如一、言行一致 |
使用场景 | 批评言行不一、表里不一的人 |
示例句子 | 他嘴上答应了,心里却不同意,真是口是心非。 |
四、结语
“口是心非”虽然是一个带有批评意味的成语,但在日常交流中也常常用来描述人们在不同场合下的复杂心理。了解它的含义,有助于我们在沟通中更加注意言行的一致性,避免误解和矛盾的发生。